为传达学习贯彻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省国家课题的按时结项率和优良率,11月1日,省社科规划办在省委宣传部会议室组织召开了贵州省国家课题成果管理工作会议。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建国和省社科规划办负责同志,全省各高校和主要科研机构的分管领导及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等约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社科规划办主任蔡中孚首先详细介绍了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管理工作会议基本情况。10月23日,全国社科规划办在浙江杭州组织召开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管理工作会议。全国社科规划办副主任姜培茂和各处室负责同志,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社科联领导,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负责人和具体从事成果管理工作的同志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国家社科基金投入大规模增加、资助力度不断提升、项目管理工作亟待加强的情况下召开的,会期一天,上午是中国社科院等八个单位的代表做关于国家课题成果管理工作经验的大会交流发言,下午先是江苏、山东等7个单位的负责同志做大会自由发言,然后由姜培茂同志做总结讲话。
蔡中孚重点传达了姜培茂同志的讲话精神。姜培茂同志首先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家社科基金面临的新形势。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总量逐年大幅增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覆盖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导向和示范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和学界的关注度和满意度都比较高,国家课题成果管理工作已经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态势非常好,机遇前所未有,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基金总量、资助项目的增加,也面临不少压力和挑战:一是党中央对国家社科基金高度重视,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社会和学界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二是当前社科研究领域低水平重复问题、学风浮躁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经过曝光后,严重损害了社科界的形象;三是目前社会上基金种类很多,国家社科基金面临着与其他基金日益激烈的竞争。因此,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改革创新,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面临不少挑战。接下来,姜培茂同志通报了今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的主要工作:一是开拓新的工作领域,资助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学术期刊数据库。今年先后实施了两批学术期刊资助,每批资助100种,每种每年资助40万元,同时,依托中国社科院调查和数据信息中心,着手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今后每年年度项目就大体维持4000项的立项规模,资助强度也不会再有大的增加,新增经费主要用在公益性、基础性的项目上。二是进一步改进项目评审工作,立项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年度项目评审更加注重综合平衡,注重扩大惠及面和影响力,规定各学科评审组要专门预留出10%左右的立项指标用于向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的地区和单位倾斜、向青年学者倾斜,使国家社科基金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覆盖全国各类科研机构,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专家学者;重大项目评审更加注重质量和创新导向的评价标准,坚持如果投标课题达不到国家水准,宁可流标也不能勉强立项,文化类、基础类、应用类重大项目共有32个招标方向流标;《成果文库》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首次采用“双主审”的评审方式(每项成果由两位评审专家主审),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学科的入选上限指标,最终有65项成果入选;后期资助项目进一步扩大范围,首次将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3个单列学科纳入申报范围,使后期资助项目实现26个学科全覆盖;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更加注重统筹规划,着重加强了外译成果选题方面的组织和引导,逐步尝试个人申报和国家组织相结合的外译项目发展模式,并在原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德文5个资助语种的基础上,扩展到日文、韩文和阿拉伯文,使外译项目的语种扩大到8种。三是加强项目中后期管理和经费管理,更好地引导学风文风。今年,全国社科规划办通过继续严把鉴定结项关、强化中期管理、加大清理力度、加强经费管理和审计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项目管理。四是加大成果宣传转化力度,基金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编发《成果要报》72期,中央领导和省部级领导批示90多次,其中中央领导同志批示30多次,50多个部门调阅相关研究成果,《成果要报》服务决策作用越来越显著;共在《光明日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刊发15期,《中国社会科学报》17期,《人民论坛》17期,重点宣传优秀成果和优秀项目负责人,一批稿件在社科界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对网站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突出展示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和数据库建设,内容更为丰富、功能更为齐全、使用更为便捷,截至目前,共有600多万人次访问网站,日均点击量近4万;着手编写《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发展报告》,全面记载和集中展示国家社科基金工作,预计明年初出版发布,今后将每年出版发布《国家社科基金年度发展报告》;首次参加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集中展出240多种《成果文库》作品和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姜培茂同志还介绍了近几年国家课题成果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这几年,全国社科规划办在加强和改进成果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成果管理工作日益科学规范。近年来,各管理单位不断加强和改进成果管理工作,为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教育部社科司和吉林省社科规划办,鉴定结项工作最为规范和认真。今年7月份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西部项目中后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项目年检、项目清理、免于鉴定、经费管理、鉴定组织、优惠政策等12方面作出新的规定。二是项目按时完成率不断提高。为督促项目按时完成,目前已完成对1991—2005年过期未结项项目的清理。今年对2002—2005年立项未完成项目和暂缓结项超过2年的项目进行了处理(终止300项、撤销8项),并布置了清理2006年项目的任务。三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明显提升。这几年,加大了结项审核力度,提高了项目结项门槛,对没有达到结项要求的成果,根据不同情况作撤项、终止或暂缓结项处理。今年共受理1564个项目的鉴定结项材料,其中1134个项目结项,404个项目暂缓结项,20个项目被终止,6个项目被撤销。虽然现在的平均结项率降低了(以前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近几年基本稳定在75%左右),但结项成果的质量有了保证,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四是优良学风得到进一步弘扬。通过长期坚持暂缓结项制度和鉴定意见反馈制度,项目承担者和鉴定专家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现在每年有近2000个项目结项,约10000人次的鉴定专家参与成果鉴定。多数鉴定专家对研究成果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匿名反馈给课题组之后,不仅有利于提高成果质量,其背后所蕴含的治学态度还会对课题组成员的治学生涯产生深远影响。五是各管理单位不断加强和改进成果管理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年,各管理单位在全国社科规划办与项目承担者、项目所在单位之间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得成果管理工作能够平稳顺利推进。拿成果鉴定来说,这项工作包括遴选鉴定专家、电话联系专家、寄发和回收鉴定材料、统计鉴定结果、审核结项材料、签署审核意见、录入结项信息等多个环节,工作人员既要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又必须认真负责细致,来不得半点马虎。特别是立项较多的省份和部门,工作人员不一定比其他单位多,但工作量却是项目较少单位的几倍甚至数十倍,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非常不容易。姜培茂同志最后就进一步加强国家课题成果管理工作提了几点要求。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既是国家的项,也是省里的项目。努力提高成果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一要定期检查项目研究进展情况:认真进行年度项目和西部项目年检,以后这项工作不再下发通知,各单位每年12月底前提交年检报告;做好今年的项目清理工作,11月底前将鉴定完毕的被清理项目结项材料报送我办,项目尚未完成的须填报清理表,逾期未提交上述材料的,一律作撤项或终止处理;积极配合做好重大项目中期检查,督促课题组提交代表性成果。二要认真做好成果鉴定组织工作:成果鉴定工作要出于公心,如果发现哪个单位有请课题组推荐鉴定专家或向鉴定专家打招呼等违规行为,将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或取消相关项目的鉴定等级;要提高鉴定工作效率,鉴定组织者对鉴定专家要进行适当的电话提醒,个别单位对成果进行预鉴定,往往造成时间拖延,不鼓励这种做法;务必使用新的结项审批书,最近仍有个别单位在用旧的审批书,今后这种情况不再受理。三要及时全面反馈鉴定专家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意见反馈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单位将鉴定意见反馈给课题组。意见反馈,要及时、全面、匿名,要及时追踪检查。四要加大成果跟踪管理力度,请各规划办发动项目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力量,及时掌握并上报最新的成果出版信息和获奖情况;同时确定1名成果宣传联络员,积极为《成果要报》和国家社科基金专刊提供优质稿源,及时上传本单位工作动态。五要切实加强经费管理。今后,我们将继续对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作出评估。各单位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自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及时整改,坚决防止在经费使用上出问题、出偏差。特别是在组织成果鉴定中,要认真审核“经费预决算表”,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注意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包括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也包括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修改经费管理办法提供参考;对于一些课题组没有按照要求对研究工作作出详细说明的,要在上报前及时要求改正;要把经费支出情况说明与经费支出清单进行对照,分析课题组是否如实反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会上,各参会单位分管领导和科研部门负责人围绕贯彻落实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交流了成果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与会者一致认为,听了国家社科基金成果管理工作会议相关精神的传达,觉得会议开得非常及时,方向非常明确,内容非常丰富。近年来,提高课题申报质量、争取多立项一直是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国家课题立项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我省国家课题立项数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资助经费总额比2009年增长了近4倍。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国家课题按时结项率在全国排名靠后,优良率也仅维持在30-40%左右,如再不加强管理,很可能出现国家课题被大量终止和撤项的情况,从而辜负全国社科规划办的关怀和期望,辜负全省社科界的新要求新期盼。今后,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若还是停留在重申报、重立项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提高课题按时结项率和优良率上下大功夫。与会者表示,将及时组织召开本单位的国家课题成果管理工作会议,向各文科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及课题负责人准确全面地传达会议精神,并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国家课题成果管理工作。
最后,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建国同志就进一步做好今后我省国家课题成果管理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对社科规划工作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对存在的问题也要有清醒的认识。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社科规划工作,无论是国家课题还是省课题,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至今,国家课题立项达到282项,这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是非常难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大家为此做出了艰辛努力,值得高度肯定。但同时,我们对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国家课题按时结项率和优良率长期偏低的现实要有清醒的认识。二是为提高国家课题研究质量,各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要跟上。省课题实行的是三级管理机制,国家课题实行的是四级管理机制,不同的管理层级有各自不同的职责和要求,各级管理单位要环环相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国家课题优良率和按时结项率。针对我省国家课题优良率和按时结项率偏低的问题,省社科规划办要加大管理力度,要与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尽心尽力为专家、学者排忧解难,确保终止研究和撤项的国家课题不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作为管理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课题管理单位的管理要跟上,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全国社科规划办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国家课题成果管理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各级科研管理机构管哪些?怎么管?是大家比较关心、刚才讨论较集中的问题。省社科规划办要从省一级管理部门的角度,围绕提高国家课题优良率和按时结项率,出台一些有效的调控措施。同时,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过程管理,要定期检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将科研经费的报销和研究进度挂钩,确保科研经费禁得起审计,坚决防止在经费使用上出问题、出偏差。
(信息来源: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